今天看到一篇评论西班牙艺术家克莉丝汀娜·鲁卡斯(Cristina Lucas)为利物浦双年展所做的录像投影装置作品《抚触,而后离去》(Touch and Go)的文章,其中有一部分文字让我为叢林的存在而很有感触。
“《抚触,而后离去》的录像内容是她(鲁卡斯)拍摄当地退休工人向一栋位于中国城边缘的旧式商业大楼扔掷石块的过程。···有趣的是,当人们纷纷扔掷、并且带着胜利的微笑离去后,被打破的玻璃窗竟能隐隐拼凑成一段句子,那就是以英文大写字样呈现的TOUCH AND GO,也就是这件作品的标题。···艺术家(或许)指的是···双年展每两年来此宣扬「艺术能深入生活、改变城市」的理念,然后展期结束便撤掉展品,向这座破败的城市告别?”
之所以有所感触是因为叢林作为成都独立文化组织代表之一,于10月2日晚应Go West Project邀请,参加了其在2011成都双年展主题展“物我之境:国际建筑展”的活动项目:文化特区。不过这个小型讨论活动的主题虽然叫“文化特区”,但核心却是怎样抓经济建设。而在我看来,这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套路虽然深得官方待见,但却在本质上不会对当地的文化建设起到正面的、有建设性的作用。官方文化、主流文化的横行不需要扶持也能大行其道,商业文化的渗透更是无所不用其极,而一个城市的独立文化却最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支持,而如果仅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考量的话,独立文化则难入各位大佬的法眼。
一个城市的文化生态最重要的是自然。据当晚一位来自国家开发银行的参与者透露,成都政府每年在文化领域投资高达上百亿人民币,但是硬件以外的投资却少之又少,对于民间活动的扶持恐怕几乎为零。而像双年展这样的嘉年华派对除了每两年打一次文化鸡血,顺便创造下7-11的包子销售世界纪录以外,真不见得对整个城市、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有太多提升。这样的活动,真是应了克莉丝汀娜·鲁卡斯那句TOUCH AND GO···
包袱留到最后,其实我想说叢林在成都存在的意义正是希望我们的城市文化能够“触动,而后停留”(Being Touched, and stay)。只有通过持续组织开放性的、高水准的活动,才能让文化成为市民的集体记忆,而不是短暂的停留。而实现记忆留存的过程,则需要更多人无私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只为与人分享心中所认可的那份文化价值,同样更需要我们的政府在文化活动的赞助领域能够拿出更切实有效的扶持政策。
至于经济,那不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么?
文/斯文蛊惑仔
参考: 《作鬼也要优雅––克莉丝汀娜·鲁卡斯与2010利物浦双年展》 原文链接:http://www.artforum.com.cn/award/3652 Go West Project项目 网站链接:www.gowestproject.com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