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信息】
时间:2016 年 6 月 19 日(周日) 15:00-17:30
地点:NU SPACE|明堂创意工作区(成都市奎星楼街55号)
影片配有中英双语字幕
【活动前言】
“没事儿,你们先放外地导演的吧,我随时都在。”2012 年初叢林第一次邀请马占冬导演做放映时他这样回复我们,那时他的《五月一天》刚在香港华语纪录片电影节获得最佳纪录片大奖。去年底,他在家乡兰州海石湾拍摄三线建设中个体生活的纪录片《海石湾》在第十二届中国独立影像展纪录片竞赛单元获得人道主义奖,请马导来放映和观众交流的想法又提上日程,这次他答应了。
马导2001年开始独立摄制纪录片,今年底他的第16部作品即将完成。了解独立纪录片制片、素材拍摄时间成本、剪辑难度的朋友一定能看出这个数字背后导演坚持独立表达的诚意和决心。
《五月一天》聚焦于“在隐忍的悲痛后,活着的个体,生活将如何继续”。马占冬导演采用与被拍摄者一起生活,慢慢感受他们生活、情感的“笨拙”方式来获取素材,捕捉细节。希望通过这部影片的引介和映后交流,观众们能够了解他的创作方法和意志。
【影片信息】
《五月一天》
纪录片|普通话/四川方言|145min|彩色立体声
2011华语纪录片电影节 长片组 最佳影片奖(香港)
拍摄于2008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
从临时安置点到新家,在形形色色的人与事中,失去亲人和孩子的朱夫妇似乎是这场灾难之外的人。从帐篷到板房,他们夫妇似乎来不急“悲伤”。现实的无奈,生活的延续,无关当下。在其乐观、隐忍的悲痛后面,我们试图发现当下中国农村社会难解的生存状态。人性在灾难面前的脆弱与光辉。
当缅怀变成庆典,遗忘代替良知。对活着的现实中的个体,生活将如何、怎样继续?在宏大的主流视角外, 众多的“被忽视”的个体,“顽强生存”的意义,只是活着的必然选折。眼泪与口号,荣耀与悲情,都是另外一场表演。如果我们要赞美崇高,就的先正视我们自身的卑劣。失去的永远失去,未来的永远属于未来。个体的苦难经历也是国家的灾难历史。活着的人必须面对如何再能重塑“生活”的勇气。 个体的无助与坚强,在倾其一生的希望毁灭后,都是在一种“身处其外”的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的。在宏大的主流视角下,具体的个体样本,无法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诸多“意义”。我们尊重生命的价值及展现“被忽视”的个体顽强生存的当下的现实意义。
五月的一天,只是在你人生中某一个五月的某一天,对很多人来说,这一天很长很长。
【导演阐述】
我的拍摄对象是来自北川农村的一对夫妻,地震中他们未满九周岁的儿子去世了。有一天早已接受这个现实的母亲,突然听说她的儿子当时是逃出了教室的,而震后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却全无讯息。这突出其来的传闻令她几近崩溃,几个月来我从没看见过她哭得那么无望。开不开机,让我很犹豫。最终我从拍摄者转换成他们可以倾诉的朋友。我知道从工作角度看,也许我错失了一些好镜头。
当一个拍摄对象毫无保留地在你面前展示一切时——纪录片道德底线的边界在哪里?这是纪录片制作者无法回避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没有“作者”的介入,生活的片段原本不是那样的。自此之后我不再有意识地问他们在五•一二以前的一切。因为那种对拍摄对象诱导性的提问,以获得影片作者想要的答案以及那种“事件发生前后不同生活的对比”的设计,这不应该是我的工作方式,我想。
纪录片的价值不在于没有拍到的,而在于你拍到了什么。
【导演简介】
马占冬
独立纪录片制作人。
2001年开始独立拍摄、制作纪录片。2006年成立“图·谋”工作室,致力于纪录片拍摄。先后拍摄制作纪录长片、短片十余部,作品分别在德国、荷兰、冰岛、香港等国内外影展展出、放映。2009年受法国艺术电影台(ARTE)采访。长片《五月一天》获香港华语纪录片电影节2011最佳纪录片奖。《海石湾》获第十二届中国独立影展纪录片竞赛单元人道主义奖。
现生活、工作于成都。
[主要作品列表及拍摄时间]
1.《海石湾》/Lao zhao 53min 2001 -2002
2.《阿培》/A pei 90min 2003—2004
3.《成都》/CHENGDU 30min 摄影:马占冬 制片:瑞恩(加拿大)2003
4.《北京.台北》/Beijing&Taibei 15min 合作:周斌 2004
5.《阿 芙蓉》/Wa States 120min 2005—2007\2009\2011\2013
6.《广场》/The plazas 20min 2007
7.《中国三线企业调查》 Third-line Construction 120min 2007-
8.《五月一天》 One Day in may 155min 2008——2010
9.《陈娘娘》/lady chen 90min 2007—2009/2011
10.《停滞的河流》/The Stagnant Rivers 2008——
11.《蝼蚁》/Everybody is Nobody 180min 2011——2013
12.《人民.公园》/People.park 9min 2012
13.《江·城》/River.town 10min 2013
14.《这是为什么?!》 /Why? 120min 2013——
15.《我们都爱过悲伤的》/We all loved sadness 5min 2014
16.《如果…》/I would not mind,if you forget me 10min 2015
[参展]
2003 《映像 .映像》摄影展 群展(成都)
2009 德国《中国时间》中国独立电影5城市巡展 (汉堡 )
2010 《频率::frequency》现场艺术第一回 群展 (成都)
2011 《云之南》纪录影像展 特别展映单元 (昆明)
2011 入选Sundance-CNEX纪录片工作坊 (北京)
2011 华语纪录片电影节2011 获长片组最佳影片奖 (香港)
2011 2011第二届华人纪录片大会 (台北)
2011 造影青春:第五届重庆民间映画交流展 (重庆)
2012 灵感到质感 ——2012 转媒体时尚艺术展 (上海)
2012 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纪录片基金金(韩国)
2013 A4当代艺术中心/2013青年艺术家试验季第一回 (成都)
2014 当代艺术文献展——《传递一块砖》深圳圈子当代艺术中心(深圳)
2014 2014MIDA真实导演计划(上海)
2014 2014 器空间/Rybon Aret Center交换计划驻留(德黑兰)
2015 天津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 展映 (天津)
2015 “ 第二届NUART艺术节“城市触感“当代艺术展 (成都)
2015 2015 东京电视节 (优秀提案奖)(东京)
2015 第十二届中国独立影像展纪录片竞赛单元 (人道主义奖)(南京)
[作品收藏]
作品《五月一天》《海石湾》 香港中文大学收藏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