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Bush Definition

叢林篝火#003|翟永明对话杨超——诗歌与电影的奇遇



嘉宾: 翟永明(当代著名诗人) 杨超(电影《长江图》导演)

地点:方所成都店(成都市锦江区中纱帽街8号远洋太古里M68-70号) 时间:2016年8月30日(周二)19:30-21:00 活动安排:嘉宾对谈,现场Q&A 免费参与,先到先坐

主办:后窗放映、叢林Bush Definition、方所 联合主办:NU ART FESTIVAL、独立文艺


【活动导读】

在近年的中国艺术电影创作中,诗歌浮出了影像的水平面。从雎安奇的《诗人出差了》、毕赣的《路边野餐》到杨超的《长江图》,诗人与诗歌好像故事的两面,既是故事的经脉,也是命运的地标。如同电影《长江图》,男人和女人通过一首又一首的诗,在电影时空里重逢与告别。诗歌对于《长江图》而言意味着什么?

长江曾是李白杜甫诗中的长河,承载着诗的密语。导演杨超、摄影师李屏宾将长江的诗性呈现于影像,并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的肯定。那么什么是影像的诗意?什么又是诗意的影像?在中国,为何很难看到电影的诗性?


从饱含古典传统审美的唐宋诗词,到文艺复兴,启蒙主义盛行的理想主义年代诗歌,再及其后的被经济浪潮冲击,逐渐被调侃的各类形态的当代诗。网红体甚至一度成为当下的笑谈,每个年代都有属于他自己的诗歌。而于影像而言,当他与诗歌碰撞时,也应该有着属于每部电影独特的“诗歌”形态。

2016年6月,翟永明、韩东、杨黎、乌青等当代诗人成立了“十诗人电影公司”,即将开始一场诗歌与电影的奇遇。与此同时,9月8号,杨超导演的《长江图》上映。是否意味着中国电影中的诗歌浪潮正在涌起?

【嘉宾介绍】

翟永明

1981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4年完成组诗《女人》,被誉为“女性诗歌”在中国的发轫与代表作品。1986年停薪留职写作。1990-1991年赴美。1992年返回成都,重新开始写作,诗风即变。从80年代开始,一直在风格上寻求各种可能性。1998年在成都开“白夜”酒吧,同时潜心写作并策划了一系列文学、艺术及民间影像活动,使“白夜”成为颇具盛名的艺术场所。著有多部诗集及散文集。2007年获中坤国际诗歌奖,2012年获意大利Ceppo Pistoia国际文学奖,2012年获第31届美国北加州图书奖·翻译类图书奖,2013年获第11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2年度杰出作家奖。

杨超

第六代新锐导演代表人物之一,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目前任教于中国戏曲学院。早年参与“实践社”,并策划组织了相关艺术电影推广活动,同时也兼有影视批评写作等。而后创作《待避》、《旅程》,且相继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并获奖,以此获得诸多国内外关注。

最新十年磨一剑的奇幻爱情巨制《长江图》,因其磅礴壮阔的史诗气质,在筹备阶段便获得诸多国际电影节创投的支持,成片也顺利入围2016柏林国际电影节,并且斩获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该奖项也同样是迄今为止,2016年华语电影在国际三大电影节竞赛单元的唯一斩获。

📷

19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